专题报道

“懂行人”携手互联网,创造未来无限可能

时间:2020-09-29
 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,已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。截至2019年底,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达35.8万亿元,已稳居世界第二位,正在成为今日中国经济的助推器和稳定器。数字经济发展大潮中,互联网行业的地位举足轻重。数字经济就来源于互联网。

  数字经济在支付、电商、音频、视频、便民服务等领域不断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。当前,中国网民规模已超9亿,人均周使用网络时长达30.8小时。同时,在众多的细分领域,中国互联网都成长出了具备自身发展特色的新公司,创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,也让消费互联网的数字化程度领跑全球。在历经了高速发展之后,产业互联网的价值已经呈现,将迎来一片蓝海。而“新基建”的加速布局,正在为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奠定基石互联网高速发展,离不开ICT的强大支撑。

  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,离不开应用创新迭代,更离不开ICT基础设施提供的强大支撑。

  2007年,随着3G的到来,引发了移动技术的革新,创造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黄金10年,移动电商、社交应用、O2O等经典业态开始蓄势。2013年,4G技术开始加速落地,移动支付、共享经济、社交电商、智能搜索、短视频等更多新的模式涌现并快速发展壮大。随着5G规模商用,AR/VR、AIoT、工业互联网、车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已焕发勃勃生机,互联网行业的创新与发展,移动网络是关键基石。

  同样,ICT基础设施也是互联网各类应用繁荣发展的关键支撑,中国互联网行业服务器的规模约占全国服务器整体规模的40%,高效不间断地处理着每天产生的庞大数据信息。而随着海量数据的高速增长,对计算、传输、存储的要求会不断攀高,大数据的价值会进一步显现。

  那么互联网企业如何更好地承载各自应用上高速流动的数据?我们认为,以云计算的方式承载算力是关键。

  在“新基建”如火如荼的建设中,数据中心已经从幕后走到了台前。据推算,2020—2025年,我国互联网数据中心(IDC)市场累计将超过1万亿元。互联网用户数和企业数字化转型,为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空间。互联网领军企业纷纷加快布局,加大投入,规划数据中心,为布局未来抢占先机。而走进数据中心的内部不难发现,构建联接和计算能力的核心交换机、光传输、服务器、存储等才是支撑虚拟世界的“硬核”实力。

  互联网数据中心属于重资产投入,体量大、业务多的互联网企业一般选择自建数据中心,而轻量型的互联网企业更青睐于随用随取、按需付费的公有云服务。公有云作为灵活、弹性、易获取的基础设施资源,价值能够得到充分发挥,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。

  新联接和新计算,加速互联网转型升级

  “新基建”的关键基础设施是“新计算”和“新联接”,它们将成为驱动各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。

  计算方面,随着互联网场景变得更加多元化,算力是否强大、AI是否能应用于关键场景,对于行业本身的数字化转型影响重大。

  在社交场景中,社交产品体系逐渐丰富和多元化,直播等以视频为主要内容载体的互联网产品快速拓展,对于计算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,同时需要强大的AI算法分析,即需要依靠“新计算”才能得以实现。

  华为携手中国领先的游戏直播平台实现了创新突破:华为云与虎牙联合孵化昇腾AI内容审核解决方案,支撑虎牙直播AI业务在云上部署,提高审核性能和效率;基于华为云VR打造的VR直播解决方案、基于云手机的云游戏解决方案等带来全新的应用体验;华为还提供多种数字技术支持,协助虎牙打造实时生产、实时分发的新一代网络。在未来,随着基于“5G+云+AI”的直播新业务场景的加速落地,华为将携手更多行业客户、合作伙伴共同深入探索直播互娱和虚拟内容等创新业务前景,进一步丰富大众的娱乐体验。

  联接方面,原本相对独立的互联网场景正在变得更加融合化,对网络的带宽和稳定性产生更大依赖。资讯与搜索的融合,让信息获取和匹配更加智能高效,过去,信息被用户搜索,如今,信息在AI和大数据的驱动下主动进入用户的视野;搜索与社交的融合,打开了互动体验的新窗口,依靠“新联接”的高效传输,可保障平台流量转化率及流量变现效率不断提升。

  2019年,百度APP作为央视2019春晚网络互动平台,全球观众互动次数达到208亿次,每秒数据流量峰值5000万次,每分钟峰值10亿次。百度成功扛住春晚流量冲击,靠的是超大带宽的数据中心互联网络强力支撑。在这背后,是华为新一代数据中心互联解决方案的全力支撑——打造了一个超宽无阻塞、灵活智能的数据中心互联网络,同时实现了极简配置和智能运维,进一步降低了网络运维成本。

  “懂行人”携手互联网,为用户带来更好体验

  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蔡英华认为,随着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深入,对每一家企业来说都是知易行难,迫切需要有人来一起梳理数字化转型需求,填补关键业务场景与数字技术应用之间的“鸿沟”,这些人我们往往称呼其为“懂行”的人。而要成为“懂行人”,就要具备识别关键业务场景需求的能力。

  文章来源:中国经济新闻网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
Copyright 星广传媒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

吉ICP备0900615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