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联网能为医疗改革做的事,星广就能为你做到!
时间:2016-03-21
在“互联网+”行动推进中,“互联网+医疗”不断发展,已经逐渐渗透到包括预约看病、在线咨询、远程诊疗、病情监测、康复随访等在内的各个环节,成为推动医疗技术发展、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的一支重要力量。那么,在医疗、医保、医药联动改革中,互联网能够做些什么?
1.促进实现分级诊疗
实现分级诊疗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患者信息共享。互联网在实现医疗数据共享、互联互通等方面拥有巨大潜力。互联网的数据共享可以实现患者无论在哪个机构就诊,医务人员都能及时了解到患者的健康、诊疗、用药情况,全程跟踪病人的身体状况信息,为患者提供连续的服务;还可以打破医院之间的“信息孤岛”,实现各级医院之间的患者信息共享;并且可以促进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制度等,促进分级诊疗的真正落实。
2. 完善医院服务管理
互联网能够完善医院服务管理,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、优化就医诊疗流程,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的同时带来更好的就医感受。此外,还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对医疗服务行为、财务会计和医疗费用等大数据进行及时获取、分析比较,提升医疗监管的能力、增强医院监管和评价效果,通过大数据分析能更精准地制定政策、决策。互联网技术将在医院服务管理的完善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3.助力智能医疗服务
关于智能医疗服务,互联网可以整合线上线下资源,开展在线健康咨询、预约诊疗、候诊提醒、划价缴费、诊疗报告查询等便捷服务。引导医疗机构运用信息化、智能化技术装备,面向基层、偏远和欠发达地区,开展远程病理诊断、影像诊断、专家会诊、监护指导、手术指导等远程医疗服务。
医改意见中也提到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,但受制于定价、医保等政策因素,多年来的发展缓慢。然而互联网的进步给予了远程医疗更大的可能性。虽然仍然是以诊断、会诊等为主要内容,但远程医疗正在呈现出一种平台化的趋势,医院、医生、患者,甚至设备、药品、数据等企业都可以接入其中,形成“空中医院”。
4.搭建资源下沉平台
互联网可以为优质医生资源下沉到基层搭建信息平台,促进医生与患者信息匹配,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,提升医疗效率。过去两年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,逐步放开了医生多点执业的限制,可以预见在打破多点执业限制之后,互联网可以更好地协助医生跨区域医治“合适的患者”,也可以帮助患者匹配“合适的医生”。
5.便利医疗人才培养
互联网可以通过远程教育与远程医疗等手段加强基层医疗培训,培养更多合格的值得信赖的医生。医改意见中要求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,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养培训”,2016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提到要“加快培养全科医生、儿科医生。”目前中国合格医生匮乏,老龄化和二孩政策使得这种局面更加严峻,而互联网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方式,医生可以通过远程医疗、远程课程学习了解新的医学信息和研究成果,为医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供便利,从而提升医生的整体专业水平,增加合格的值得信赖的医生。特别是,培养基层医生使用移动医疗设备,做好中老年人的健康管理,可助力“保基本、强基层”。
6. 实现居民健康管理
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,“互联网 + 健康管理”能做到更快速、更精确、更高效, “预防为主”的目标终会成为现实。互联网医疗非常适宜慢性疾病的日常管理,通过可穿戴设备可以实时采集慢性病患者数据,从而给予实时干预与指导,将疾病控制于早期和前期,为患者切实带来利益。同时,慢性疾病的早期预防和及时管理可以显著降低疾病发生发展的速度,实现居民健康管理。
7.增强应急防控能力 医改意见中提出要“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,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,进一步提高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”。互联网可以充分利用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手段,增强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。例如在2003年非典时期采用互联网技术建设的全国SARS疫情监测网络直报信息系统,不仅可完成从基层医疗机构到中央对SARS疫情的直接报告,可以进行个案调查及个案分析,并能够及时、准确掌握各地非典疫情监测情况。此外,大数据在预测疫情上已经取得一定成效,有助于提前布局防控疫情。 |
Copyright 星广传媒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